涠洲岛好玩的地方有很多,涠洲岛主要景点就多达20余个,因此您在涠洲岛带上几天都玩不玩,同时涠洲岛还有很多小众景点等你发现。如果有关于涠洲岛其他问题,欢迎大家添加趣涠洲小助手微信(quweizhou01)进行一对一解答。
涠洲岛是火山喷发沉积的岛屿,有海蚀、海积、熔岩等景观,被称为“蓬莱岛”,是中国地质年龄最小的火山岛,也是广西最大的岛。
鳄鱼山景区位于南湾西侧的鳄鱼岭,2009年12月被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
鳄鱼山景区有鳄鱼山灯塔、汤翁台、火山口遗迹、龙宫探奇、藏龟洞、贼洞、百兽暴海、海蚀拱桥、月亮湾、珊瑚沉积岩景象、海枯石爤、月广场等景点、火山弹冲击坑、古木化石、水洞洞、海蚀柱、海蚀脚等地质奇观
涠洲岛盛塘天主教会位于涠洲岛盛塘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机构,是“晚清四大天主教会”之一。
教会建于1853年,由法国巴黎的外国传教士建造,历时10年,主体建筑得以保存。
整个建筑物主要是基于海底珊瑚沉积岩,采用周密的力学设计建造的典型文艺复兴时期的法国哥特式教堂,外表高耸的罗马式尖塔具有“向天一击”的气势,引起了“天堂神秘”的幻觉。
教会高13.5米,长56米,宽17米,全部由岩石、珊瑚粒和竹瓦建造,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教会内可容纳信徒1500人。
涠洲岛博物馆的建筑面积为1500平方米,馆内收藏着多种火山岩、珊瑚和海洋生物标本。
所有标本都有详细的说明,附有地质公园景区内的相应照片。
影像大厅里播放了范洲岛的海报,动态大厅里有4D科普电影,展示了范洲岛的海洋知识、地质知识。
五彩滩景区位于涠洲岛东海岸,景区内长达1.5公里的海岸几乎发育成20-50米高的海蚀崖,悬崖面耸立。
海食平台在海食悬崖前展开布,平坦宽敞,退潮时可以看到宽度从几十米到一百米的海食平台。
在海蚀崖和海蚀平台的边界随处可见形态不同的海蚀洞。
石螺口位于涠洲岛西部,其附近村庄如石螺,名石螺,属于海岸地形,暴风雨事件和地面事件沉积极其丰富。
沿岸火山岩,海蚀岩,丰富,奇异,怪异。海滩西北部“望夫石”的海蚀岩,背着婴儿的美丽年轻女性似乎站在海岸边等着丈夫回来。涠洲岛“滴水丹屏”位于涠洲岛西部的滴水村。丹屏的形成可以说是中国火山景观的奇迹。
岩石形成的悬崖峭壁是海蚀地形,露出的岩层有红、黄、紫、绿、蓝五色。纹理异常地清晰。悬崖上的藤树缠绕着,红花绿叶把悬崖头倒挂着,显出美丽的颜色,取“丹屏”。悬崖的岩层上长年涌出水珠,持续滴落在悬崖下,因此被命名为“水滴”。
广西壮族自治区珊瑚礁国家级海洋公园位于北海市南部海域,是全国10个建设的国家级海洋公园之一,总面积2512.92公顷,其中重点保护区1278.08公顷,适度利用区1234.84公顷。
涠洲岛珊瑚礁主要分布在涠洲岛的北侧、东方、西南面,是广西沿海唯一的珊瑚礁群,也是广西近海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珊瑚分为26属科,43种。
珊瑚礁生态系统是南海区的特色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较高的生产力特征。涠洲灯塔位于涠洲岛的顶部,成立于1956年,涠洲岛灯塔原来是铁架结构,1969年改建为石塔。 2002年,广东海事局为100多万元重建后的涠洲灯塔提供资金,高22米,设有旋转楼梯,上行方便,楼梯上铺红色花岗岩面层,塔内贴白色瓷砖,外侧贴白色仿古砖。
灯塔采用高级铝合金钢化玻璃水密窗,耐腐蚀、防水性好。
在塔的底部和悬挑室的底板上巧妙地打开通风孔,使灯塔内部长期处于通风通气状态。
塔顶安装上海产铜灯笼,灯火射程18海里。
灯塔的上部有展望台,可以观赏全岛的风景。
第一种:龟石海滨公园(乘坐北海地区最陡的斜坡) -大沙滩-渔家风情村-海参养殖工厂-天主教-石螺背-海底珊瑚区(潜水) -百兽出海。
第二种:鳄鱼山公园见日出——游火山口遗迹——仙人洞——水滴丹屏——三婆庙——风波岭(下北海地区最陡的斜坡)——猪仔岭。
上岛方式
上岛需要坐客船往返。
运费是b仓120元/人(单程),a仓180元/人(单程),特等舱240元/人(单程)。
快船有飞逸1号、飞鸽号、飞达号、飞鱼号、北游6号、北游8号、北游12号,晚船有北部湾1号、北部湾2号、北部湾3号。
船航行约1小时,慢船航行约2.5小时。
旅行旺季,大风波的天气开慢船。
售票处和营业时间:国际客运站07:15-18:00,华美广场07336015-22336000,旺路07:15-22336000。
公共汽车路线
路线1 :北海福成机场-北部湾广场-3路巴士-国际客运站-涠洲岛。
路线2 :北海站-2路公共汽车-3路公共汽车-国际客运站-范洲岛。
路线3 :北海南珠客运站-15路公共汽车-北部湾广场-3路公共汽车-国际客运站-范洲岛。
涠洲岛位于北部湾中部,北临广西北海市,东望雷州半岛,东南与斜阳岛相邻,南与海南岛隔海相望,西临越南。纬度和经度的范围为2054’- 2110‘n,10900-10915‘E,总面积为24.74平方公里。涠洲岛位于广西沿海的大陆架上,3亿年前是汪洋的海,2亿8500万年后一直处于陆地状态。直到五千万年前的第三纪初期,这里还处于干旱炎热的大陆气候环境中。到2500万年北部湾地区大规模沉降,形成浅海陆架,到300万年北部湾北部海水逐渐后退,到90万年间涠洲岛成为陆地,呈现风化脱落状态。气候依然温暖潮湿或干燥。 90万年后的中更新世初期,涠洲岛再次在海面下,直到23万年后的后期更新世后期,涠洲岛完全上升出现了海面,变成了现在。从250万年后到7000年至少发生了4期数百次基础火山喷发,形成了现在岛上的地层主体。

这个中间涠洲岛多次发生海洋风暴、地震和随之而来的海啸,除了平的海水和海岸的相互作用,还形成了现在涠洲岛丰富多彩的海蚀、海积、海滩地形。范洲岛的岛形接近圆形,东西约6公里,南北约65公里。从地质情况来看,涠洲岛是玄武岩台地,地表轻微起伏,复盖着厚厚的紫红色玄武岩风化物。岛的地形南高北低,南部东、西拱一带最高,海拔75米左右,向北逐渐倾斜,海拔下降20米左右到北部北港村一带,然后逐渐转移到平坦宽阔的沙质沙滩,地形类型为涠洲岛的南半部分以海蚀地形为主,无论海蚀崖、洞、海蚀台、柱的发育是否成熟。北半部以海积地形为主,有沙提、构成湖、沙滩、岩礁坪。在海蚀地形中南湾沿岸是典型的。南湾原是南裂缝的火山凹陷地,被海水淹没形成海湾,其周围是火山沉积岩。
由于波浪和潮汐的交相侵蚀,滩涂附近的岩石首先被破坏,形成呈层分布的海蚀洞穴,洞穴上部的岩石失去支持,沿着垂直节理断裂或塌陷,形成陡峭的海蚀悬崖。
东、西拱之间约5公里长的海湾铺满了这样的海蚀悬崖,它们的高度在30~50米之间,坡度大于75。
海蚀平台是海蚀崖后退保存在悬崖下的天然平台。
南湾东侧猪仔岭脚下的海蚀台不仅平坦,而且在其台面上发现了很多火山弹和共同形成的冲击坑。
每当台面上的火山弹被冲走,波浪就会夹着岩屑继续磨削洞巢,形成大小圆圆的扇状瓯穴。
海蚀产台上可能会留下坚硬的岩柱。
这就是海蚀柱。 猪仔岭是巨大的海蚀柱,高35米,宽不到30米,长100米左右。
涠洲岛的滩涂以广阔平坦的沙质滩涂为主,宽150~300米,沙砾层厚48米,玄武岩的上层部岸间断露出玄武岩。
滩涂一般很宽,最宽的可达150米。
潮下带宽约60米,分布着珊瑚。
珊瑚下面是礁石坪。
被波浪打碎的珊瑚残体容易制造壳沙砾等堆积胶和沙滩岩。
涠洲岛北港一带的滩涂从古潟湖延伸到潮下带部,复盖在玄武岩上。
原来的火山口变成了南湾的深水良港,火山形态明显,火山口是50~80多米的弧形峭壁。
涠洲岛北部潮有新的两个古老沙堤,南部海蚀崖有三层海蚀洞,悬崖脚有两极海蚀台,第四纪以来涠洲岛间歇性升起,反映其宽度在20米以上。
涠洲岛汉时属于合浦郡,唐初属于雷州椹川巡检司,宋、元两代没有改变缘分,因此从元朝到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年)建设涠洲巡检司,是遂溪县“第八都博里村海岛中”,即涠洲岛。明初还属于协州府,洪武7年(公元1374年)巡司转移到雷州遂溪的蚕村、司海防和看守珠池的责任。
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从雷州移民到岛上开垦。 28年(公元1600年),游击队迁到廉州合浦县永安所。
此后,涠洲受雷、廉两府军事行政的双重管辖。
从清康熙元年到嘉庆11年(公元1692--1806年),涠洲居民被迫三度内迁,虽然废除了驻岛行政机构,但依然有少数“宿舍民”居留,军事管制由雷州徐闻县的海安营游击队和廉州合浦县的龙门协会分担,每年向上
咸丰末年(公元1860年),400名内地人避免战乱,无视困难的危险和官方禁止定居岛上。
同年6年(公元1867年),官方考虑到岛上的民居已成为事实,重新开始禁止岛屿,将雷廉二州的船客移民到岛上。
到此为止,荒废了一百几十年的岛屿,田庐复兴了。
时法国天主教势力在该岛设立教会染上盛塘村,然后在城仔和斜阳岛各建一座,广纳教徒是钦谦地区最早的天主教基地。
光绪二十多年来,涠洲被雷州正式置于合浦县管辖之下,设有涠洲巡逻司,军事建设隶属于龙门协会永安营。
宣统之初,归属合浦县靖海团,将“公局”民政机构设在岛上。
从民国初年到1931年,属于合浦靖海团和合浦第二自治区的管辖镇。
从1936年到1949年,属于合浦县第二行政区、第五行政区、第三行政区的管辖町。
从1938年9月13日开始,涠洲岛跨越了日寇野蛮统治的7年。
在此期间,本岛成为日寇入侵我华南大后方的海空军基地。
1945年6月18日,涠洲岛人民奋起消灭残寇,涠洲光复,回归县领乡建制。
1950年3月6日,人民解放军渡海解放涠洲,成立乡人民政府,直隶合浦县。
从同年8月起,进入北海镇人民政府管辖。
1953年改建第3区,分为湿东、湿西、湿北、南湾四个乡。 1959年改为粉丝公社。
部分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侵联删